新的科学的春天——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暨全国科学大会召开40周年

来源:理论物理所 时间:2018-04-03

  一个世纪以前,正值清末民初,国家支离破碎,在外任人鱼肉,在内战乱频仍,中华民族处在危急之中,前途黑暗。然而同时,新文化运动却蓬勃发展,西学东渐,旧伦理纲常被抛弃,“德先生”和“赛先生”渐入人心,先进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前所未有地觉醒。历史行进到了1919年这一关键节点:腐败无能的政府丧权辱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青年学子奋起示威,摇旗呐喊, 工人阶级和社会各界群起响应,迅速发展成全国范围轰轰烈烈的壮烈斗争。爱国的青年和其他各界人士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历史的重任,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浩浩荡荡的混乱和变革中,中国的有识之士意识到,通过资本主义救国只是不现实的幻想;而早些年的俄国的十月革命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萌芽,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新时代回头看这段剧变的历史,不禁为当时中国青年的满腔热情和无畏担当感慨。 

  将近一甲子,沧海桑田。1978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邓小平在这次大会的讲话中号召“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在后来的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会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全国科学大会解放了思想,打开了“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知识分子在“文革”中受到百般摧残,全国的教育、科技都处于停摆状态。而明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则终于给知识分子的暗无天日的苦难画上了句号,科学技术这一无比重要的生产力终于得到了解放,即将获得长足进步,甚至飞跃。正如郭沫若的讲话中说,祖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间,祖国的科技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等技术、“神舟”系列飞船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曙光4000A”系统正式启用、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体细胞克隆羊、转基因试管牛、三峡工程成功完成、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高铁的成功研制和运营、成功实现首次洲际量子通信、国产大飞机C919研制成功……各种创新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令笔者这样的普通人兴奋不已。这些成果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1977年邓小平自告奋勇主管科技和教育,直接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从此我国的人才培养步入正轨:1977年11月,高考恢复;1978年,恢复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并首次向美国派送留学生;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3年,首批由我国自主招生、独立培养的博士获颁学位。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长,到本世纪更是大幅增长。近年来,国家大大增加了对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投入,而这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缩减投入形成鲜明对比。一大批优秀人才回国,用他们在海外学习到的先进本领为国服务并且培养人才。正是在这样一个重视人才的大背景下,笔者于2008年进入大学校园,毕业后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得以有机会追寻自己的科学梦想。应该说,正是党的英明领导和前辈几代人的奋斗和努力才有了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知识、施展抱负的宝贵机会。在无比的幸运和感激之余,笔者深感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继续努力工作,回报国家和社会的培养。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做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抉择。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还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这是新的科学的春天。新时代,我国艰苦奋斗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们又将迈上新的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战。在前人艰苦奋斗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祖国未来的宏伟蓝图将由我们这一代人去实现。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物理学者,笔者有幸在这一鼓励创新的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来到中国科学院这一中国科学的神圣殿堂,倍感鼓舞和责任重大。无数优秀青年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向着新的伟大目标前进,我愿成为这大军中的一员,踏实做出自己的贡献。时值五四运动99周年和全国科学大会40周年,特撰文以纪念。 

 

作者:理论物理所  彭宇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