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谈科技自立自强 引领前瞻布局的战略科学家从何而来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3-03-15

  身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如何培养战略科学家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一项调查给战略科学家画了像,分别有超过60%的科研人员认为,“准确预判了学科或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的政策建议被采纳并对国家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领导团队完成了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学家是战略科学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身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如何培养战略科学家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何为战略科学 家? 

  尽管每个人对战略科学家的理解各有侧重,但受访者不约而同提到了几个关键词:学术积淀、战略眼光、前瞻布局、大兵团作战等。 

  “深厚的学术涵养、宽广的学术视野以及良好的组织沟通能力,是一位战略科学家的必备素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蔡荣根院士认为,战略科学家还要有很好的前瞻判断能力。 

  “凝练重大科学问题,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前瞻判断能力、超前的学术眼光至关重要。”在蔡荣根心中,中科院理论物理所老所长彭桓武先生、周光召先生都是典型的战略科学家。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民也持有类似的看法。“战略科学家应该具有深厚的科学素养、宏大的格局、前瞻的视野,要关注当下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学科发展态势,探究交叉学科融合趋势,能领导‘科技大兵团’作战。”张新民认为,战略科学家要能够根据科学发展规律,为国家科技决策,提出具有前瞻性以及可实施性的建议,比如南仁东。

  “战略科学家是指能够着眼全局和长远,在宏观层面上把握科技发展规律,制定或领导执行学科、领域、组织的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的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石长慧认为。

  在石长慧看来,我国战略科学家的代表有大家熟知的钱学森、钱三强、王大珩等,美国则有万尼瓦尔·布什、奥本海默等。 

  从实践中发现和培养战略科学家 

  近年来,我国日渐重视对战略科学家群体的培养和支持。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成为重要议题之一。 

  在张新民看来,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战略科学家的培养应该从孩子开始。“战略人才储备体系的建设应借鉴我国乒乓球领域的经验,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文化氛围。”他说,要将大中小学课程与前沿科技、基础科学原理紧密融合,由浅入深、由表现及原理进行一体化设计,让不同潜能的学生“吃饱、吃好”。

  从实践中发现和培养战略科学家,是受访者的共识。“战争年代,优秀的将军必定是在无数次战斗中成长起来的。战略科学家也应该是在科技实践中成长起来。”蔡荣根认为,战略科学家要敢于提出重大科学问题,并组织团队攻关。

  石长慧表示,战略科学家的遴选范围,不能只局限于国内外的“顶尖科学家”,也不能局限在国有的企事业单位,建议可以借鉴“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的遴选经验,采取推荐制等方式选择战略科学家。

  石长慧建议,还应选拔优秀青年科学家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尽快成长为战略科学家。 

(原载于 《科技日报》2023年3月11日 综合 第8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