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渌:最好的悼念是学习他的精神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7-03-06

  “我想,对老先生最好的悼念是学习他的精神;不一定都能学到,但是努力学一点,对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说可能是很有益的事情。尤其是我自己,应该向先生学习,努力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渌和记者谈起了与彭桓武先生接触中的往事,他的声音始终是低沉的,饱含着对彭先生的思念。

  首开学术良风之先河

  “1979年到1981年之间,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回国后,就认识了彭先生,并帮助他做了一件具体的事情。通过这段接触,我从彭先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既有学术上的,也有做人上的,对我后来的学术生涯有着很深的影响。”于渌的讲述就从认识彭先生开始。

  当时的彭桓武认为,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学科,我们国家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应该定期召开学术会议,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在他考虑着这个战略问题的时候,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理论物理研究所做访问学者的于渌回国了。彭桓武于是决定请他帮助组织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理论的第一次学术会议。

  在彭桓武家里,二人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彭桓武提出了对学术会议的种种构想,此后,于渌就在彭先生的指导下开始了具体的筹备工作。

  1981年12月,在武汉召开了第一次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理论的学术会议。“学术会议的组织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但是彭先生说过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一个学术会议必然有一个领导的小组,这个小组的组长必须采取轮换制。’彭先生自己是第一届会议的领导小组组长,但从第二届开始他再也没有当这个组长。这件事当时大家没有感觉到特别重要,但是后来才体会到,彭先生为中国的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学界树立了一个良好的风气、开了一个好头。直到今天,由于彭先生的影响,这个好的学术风气的传统依然在凝聚态物理学界保持着。”于渌说,某些人会“占据”着某个领域,总是让他自己处于学术会议的中心,但是,彭先生绝不是这种人,他心里想的都是树立一个好的风气,促进学科的发展,从来没有想过个人的名位。

  始终怀着对科学的激情

  “我对他是非常敬仰、非常崇拜的!”说这句话时,于渌的眼中饱含着泪水。他告诉记者,彭先生得到何梁何利奖之后,并没有自己收下奖金,而是全部亲自寄给那些曾在他的领导下工作过的、需要帮助的人。“他没有任何沽名钓誉的念头,想到了就这样去做了。在科学家里面,我觉得他做到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正因如此,我始终把他作为自己的榜样。”于渌说,1978年,理论物理所成立,当时想请彭桓武任所长,并且组织一批人到美国去考察。彭先生说:“你们要让我当所长可以,但是如果你们想让我多活几年,就不要让我出国。”于渌说,彭先生真的是那种想做事情的人,所以才会说出如此实在的话。

  1986年,于渌受聘于联合国(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任凝聚态理论部主任。每次回国,他都去探望彭先生。“我们会谈一些科学进展和做研究的看法,和他在一起,没有那些客套话。印象深刻的是,他对物理学,尤其是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一直抱着极大的兴趣,非常关心学科的发展。每次和我谈到这些,他都非常兴奋,感觉像个年轻人,非常有活力,不像是一个年长的人。他的心充满对科学的关注、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其他东西在他心中都没有地位。”

  直到晚年,彭先生还在研究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心中充满着对科学的激情。“彭先生的坚强是超人的,就在他知道唯一的儿子患了不治之症后,还鼓励他的儿子一定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于渌说。

  采访即将结束,记者询问于渌是否留有与彭先生的合影,这却让他感到非常难过:“没有合影。彭先生很少和其他人照相,他自己也不爱拍照。我现在想起来,心里确实很遗憾!”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