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当记者将电话打到清华大学教授林家翘家里时,他才吃惊地得知彭桓武先生逝世的消息:“他怎么就走了呢?”在详细询问了彭桓武生病住院的情况和追悼会的安排后,他说:“如果身体许可,我将到八宝山参加追悼会。” 林家翘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荣誉退休教授、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国际公认的力学和应用数学权威。他和彭桓武同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校友,是当时清华“四大名将”——彭桓武、王竹溪、林家翘和杨振宁之中的两位。2003年,林家翘携夫人回国定居,创办了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 林家翘和彭桓武的最初接触是他们在清华大学的学生时代,两人都是周培源教授的学生。彭桓武1931年考入清华物理系,林家翘则在1933年考入清华物理系。林家翘说:“他比我高两个年级,我们当时的接触并不是很多。但他那时已是清华物理系的高材生了,成绩非常好,很了不起。”他回忆往事时说,“当时中国的高校极少有实验条件,所以在高深的研究上只能做理论研究。那时学物理,学成是很不容易的,彭先生就是学成者之一。” 20世纪30年代,清华物理系有吴有训、叶企孙、周培源、赵忠尧等著名教授。林家翘说:“我们那时遇到的老师都是国外留学回来的著名教授,非常好;而且我们两人的前途均受到周培源先生的指导。” 大学四年级时,周培源对彭桓武说:“你物理基础好,且偏向理论,去听我开的课吧。后来,周培源成为彭桓武的研究生导师,鼓励他报考‘英庚款’理论物理名额,并为他选择了量子力学理论奠基人、英国爱丁堡大学马克思·玻恩为导师。周培源曾对他说:‘去爱丁堡吧,那里有马克思·玻恩。’” “周先生的指导颇有先兆性,后来彭桓武成为了中国理论物理学的近代奠基人。”林家翘说,“我可以说有幸成为他的同门师弟,可是我后来的专业被称为‘应用数学’,其实,现代的应用数学可以说就是理论科学,包括数理化生各行,而我的工作是在周先生的指导下研究流体力学及湍流方面,与航空工程有关。因为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的飞机在中国上空轰炸,中国没有飞机、没有还击能力,情况很紧急。他建议我报考‘英庚款’,到英国学习航空专业。但当时英国在德国的轰炸下已没有办法做研究,他又建议我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随冯·卡门学习。我这一生受周培源先生的影响很大。” 因专业的不同,两人再见面已是21世纪的事了。2002年,林家翘先生决定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回北京清华大学定居,并创建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彭桓武受邀欣然前往。在庆祝晚宴上,彭先生发表祝辞,两人共同回顾了当年的清华时光。2006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建系80周年的庆祝活动以及庆祝彭桓武从事科技事业70年的学术会议上,他们多次见面,共叙往事。虽然“彭桓武星”的命名仪式林先生本人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亲自到场,但是也愉快地送上了他亲笔写的祝词。最后,林家翘说:“彭先生在理论物理方面做得很精深,在国际上非常出名,而且他培养或领导出来的人都很能干、有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