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举办2024年成都粒子物理与宇宙学:相变,暗物质与实验探测

发布时间:2024-10-14

早期宇宙相变对物质形成和宇宙演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的前沿。随着2012年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寻找额外希格斯场、进而确认电弱相变是否为一阶相变已成为高能对撞机(LHC以及未来正负电子对撞机等)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于此同时,一阶相变有可导致下一代引力波探测器(LISA、Taiji和Tianqin等实验)上可见的引力波信号。引力波实验和对撞机实验的协同增效使得早期宇宙相变构成了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令人兴奋的前沿,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

为促进国内粒子物理与宇宙学研究的交流与进一步发展,2024年9月27日至9月30日,由电子科技大学主办,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重庆大学,北京大学高能物理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协办的“2024年成都粒子物理与宇宙学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团队的王志伟研究员组织,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西南理论物理中心”项目的资助。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宁波大学、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等全国二十余家兄弟单位的80余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共安排了35场大会邀请报告和18场分会场报告。

参会代表合影

物理学院左文龙书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情况,并表示学院近两年在粒子物理方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位专家的鼎力支持。

左文龙书记致辞

在报告环节,参会代表就早期宇宙相变,包括电弱相变、大统一相变、QCD相变、暗物质相变以及与中微子物理相联系的后复合时代相变、下一代引力波探测器及对撞机的潜在信号、暗物质的直接和间接探测及其相互关联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唯象和实验方面的深度讨论。会议研讨兼顾实验和理论两个方向,并特别邀请了数位QCD相变以及格点计算专家一同深入探讨强耦合暗物质及其相变这一新研究方向,对于推动国内在QCD领域与超越标准模型新物理领域的交叉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报告现场

现场讨论

何小刚教授交流

在圆桌讨论环节,会议邀请了数名国内资深及活跃在相关前沿的年轻学者参与,并邀请了外籍专家丹麦及芬兰科学院院士Francesco Sannino教授以及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Mikhail Shaposhnikov教授线上参与讨论。李政道研究所的何小刚教授向参会者分享了自己对超越标准模型新物理未来突破口的看法。会议交流气氛热烈,参会者对粒子物理及宇宙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可能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交流。

圆桌讨论

闭幕式上,电子科技大学王志伟研究员总结了本次会议,并通过讨论一致决定下一届粒子物理与宇宙学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王少江副研究员组织。

王志伟研究员做会议总结

会务组成员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