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7日下午,根据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彭桓武先生生前“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给国家一级的军事博物馆”遗嘱,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物理学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彭桓武先生“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仪式,实现了这位两弹元勋、科学大师的遗愿。
出席捐赠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彭桓武先生的学生周光召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永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赵宪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宣传部副部长李升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郭得河、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政委程建国等。
捐赠仪式上理论物理所吴岳良所长介绍了彭先生生平和奖章来历,欧阳钟灿院士代表彭先生的遗嘱执行人宣读了彭先生的遗嘱,周光召院士将彭先生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亲手交给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郭得河,郭得河馆长将捐赠证书交给了理论物理所党委书记牟克雄。随后郭得河馆长、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赵宪庚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永治、彭先生的学生周光召院士分别讲话,对彭桓武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表示称赞。捐赠仪式由理论物理所所长吴岳良院士主持。
何泽慧、陈能宽、黄祖洽、张兴钤、胡仁宇、宋家树、方守贤、吕敏、贺贤土等院士,以及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科院理论物理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数理学部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彭先生的亲属100多人出席了捐赠仪式。
1915年10月6日,彭桓武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县。2007年2月28日,彭桓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彭桓武先生是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48年当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1955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35年6月彭桓武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9月至1937年6月在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师从中国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周培源教授。1937年8月至1938年7月任云南大学理化系教员。1938年9月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师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玻恩教授。1940年底获哲学博士学位。1941年8月至1943年7月在由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薛定谔为所长的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943年8月至1945年7月担任爱丁堡大学卡内基研究员。1945年夏获得爱丁堡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由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狄拉克教授担任他的答辩委员会主席。1945年8月至1947年7月担任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1947年底,彭桓武院士抱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回到祖国后,任云南大学物理系教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回到清华大学任教授,后兼课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为新中国培养理论物理人才。1950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兼任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组组长,参加建所工作,1952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61年4月,任二机部九所副所长,1964年2月,九所改为九院,任副院长。1972年11月,调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任副所长。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一届所长,4年后任理论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彭桓武先生响应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彭桓武院士领导并参加了核潜艇、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工作。彭桓武院士和他的合作者们,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各种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彭桓武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
彭桓武先生一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奖掖后进,为发展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建立培养我国核科学和理论物理人才队伍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科技界公认的楷模和典范。
2005年6月11日,90岁高龄的彭桓武先生写下了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赠给国家一级的军事博物馆”的遗嘱。两年之后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让我们永远记住彭桓武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记住“两弹一星”精神,为中国的自主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