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机构概况机构设置科研人才队伍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博士后图书馆创新文化党群园地院重点实验室彭桓武中心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强相互作用理论中德跨学科重大合作研究项目取得可喜进展
2016-06-08  【 】【打印】【关闭

  日前,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德国科学基金会(DFG)传来喜讯,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为中方依托单位的中德跨学科重大合作研究项目强相互作用量子色动力学对称性及其物质结构第一期评估优秀,获得第二期延续资助。  

  该项目由理论物理所邹冰松研究员作为中方负责人,德国波恩大学Ulf.G.Meissner教授作为德方负责人,联合北京大学朱世琳教授、高能物理所赵强研究员、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Nobert Kaiser教授和Jülich研究中心Christoph Hanhart教授等30余位粒子物理和核物理专家共同开展强相互作用理论研究。 

  该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中德双方密切合作在强相互作用物理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进展,尤其是在多夸克新强子态寻找这一前沿热点方向,密切联系实验,相关理论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起到了引领作用。2013年以我国科学家为主的BESIII实验组发现了Zc(3900)四夸克态,2015年我国科学家参与的LHCb实验组发现了两个Pc五夸克态。这两项成果分别入选2013年度和2015年度美国物理学会主编的《物理》杂志评选的年度重要亮点成果第一项和第二项。这是近几年强相互作用领域唯一入选的两项成果。而正是该中德合作项目成员在这些多夸克态发现之前率先给出了它们存在的理论预言,在实验发现之后又率先给出了进一步的理论解释。有关理论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邹冰松、朱世琳、赵强等在这些多夸克态的实验发现前后分别在相关重要国际系列会议上做多夸克态方面的特邀大会报告。理论和实验相互促进,使我国在多夸克新强子态研究方面走在世界最前列。 

   该项目的实施也促进了人才的成长和培养,项目成员应邀担任十余个国际会议的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朱世琳2015年入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Euor.Phys.J.A编委会,赵强2014年度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项目组两名博士毕业生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其中赵强培养的王倩博士已成长为项目第二期德方的一位女性课题负责人,项目第一期德方一位课题负责人郭奉坤回国在理论物理所工作,现为项目第二期中方课题负责人。德方项目负责人Mei?ner教授获得2016年度欧洲物理学会核物理最高奖Lise Meitner奖。 

  中德跨学科合作研究项目NSFCDFG2005年共同设立,旨在促进两国科学家开展具有国际水平的长期合作、推动跨学科合作和促进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该强相互作用项目为设立以来,第二项获得NSFCDFG共同批准资助的项目,第一期得到NSFC八百万元人民币和DFG五百万欧元的支持,第二期得到NSFC一千二百万元人民币和DFG八百万欧元的支持。项目执行期间,2014102NSFC杨卫主任亲自率代表团在波恩大学对该项目进行了视察、听取了汇报,给予了该中德合作项目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IE6.0浏览器,1024X768分辨率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邮政编码:100190
京ICP备0500286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