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机构概况机构设置科研人才队伍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博士后图书馆创新文化党群园地院重点实验室彭桓武中心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今日科协-科学人物】张肇西院士:科学精神一脉相承 理论物理创新不止
2018-05-13  【 】【打印】【关闭

 


视频链接:https://m.v.qq.com/play.html?vid=v0555lubype&ptag=v_qq_com%23v.play.adaptor%233&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在我国群星璀璨的院士群体中,“父子院士”张文佑、张肇西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父亲张文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构造学家,断裂体系与断块大地构造学说的奠基者和创始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届院士。

 

张肇西院士以Bc介子和J/ψ粒子的研究闻名于世界,是我国著名的粒子物理学家,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物理奖等奖项。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代院士家庭中有哪些科学精神传承至今?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有哪些重要经历对张肇西院士影响至深?理论物理等基础科学领域如何取得创新突破? 

 

 

 

 

响应国家“两弹一星”号召 考入中科大

 

19407月,张肇西在广西出生,随后和家人一起迁居北京,中学就读于北京市第四中学。1958年,张肇西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开始走上了物理学的科研道路。

 


▲张肇西就读的北京市第四中学

1928-1985校门)

中学的时候,我的物理学的比较好。那个年代考大学的时候,国家正在做两弹一星,当时主要是两弹,我那时候就觉得要响应国家号召,将来要参与核武器研制,所以当时就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的近代物理研究所。我们是科大近代物理所第一届学生。

 

那些重大发现并非高不可攀

 

1963年,大学毕业后,张肇西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朱洪元先生。跟随朱洪元先生的这段科研经历,为张肇西的粒子物理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很多研究方法和科研思路让张肇西受益终身。

 

 

           

                                                     ▲导师朱洪元

 

我跟随朱洪元先生念了研究生,除了念研究生课以外,我觉得对我后来影响很大的一个事情是他带着我们调研了一下量子力学的诞生史。我觉得他用的方法非常好,不是让我们学习怎么写量子力学诞生史,而是让我们去读创造量子力学时的那些原始论文。

 

这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就是觉得这些重大的发现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或者是多么的神秘。如果是我的话,也可能逼着我也得往那想。

 

所以通过这件事情,我现在就想对年轻科学工作者说一句话,我觉得做一点这种原始的发明或发现历史的调研是有好处的。

 

因为后来的总结文章都把它拔高了,好像看起来觉得这人很了不起,一下子就想到了重大发现。但如果你看原始的文章,你就会发现他也是在摸索,最后找到正确的路子。所以这个事情我觉得对我来讲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

 

坚守层子模型理论研究 取得突破性成果

 

19658月,在时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的组织下,由原子能研究所、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四个单位联合组成了“北京基本粒子理论组”,定期交流与讨论强子的结构问题,提出了强子结构的层子模型理论,曾引发了国际物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当时,只有25岁的张肇西也参与其中,这段经历对张肇西随后的研究方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北京基本粒子理论组在研讨层子模型理论

后来我们赶上了参加层子模型的工作,现在来看,当时层子模型的研究工作很不简单,也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一些认可。我们当时的方向抓住了世界的主流,如果能够做下去的话,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成绩。

 

在随后的研究中,张肇西院士率先在理论上计算出b夸克到Bc介子的碎裂函数,算出了Bc介子的主要衰变道的宽度及Bc介子的寿命等数据,明确预言了实验发现Bc介子的途径和可能性。

 

直到1998年,美国TEVATRON的实验中发现了Bc介子,张肇西院士的理论预言得到验证,成为当时轰动粒子物理学界的重要突破。

 

重大创新的机会错过一次 别错过第二次

 

谈及这段经历,张肇西院士对于研究方向的坚守与选择,独有一番体会。

 

 

这个方向,现在大方向对的有很多很多。我就说我在这个方向上,现在回头看还是对的。我也没有勉强顺势往前走,就是这样一些机会。回头来看的话,确实也很难得,这个对我还是有好处的。

 

你要有方向,但是也不要把自己弄得特别死板。而且在身边有好多很好的机会,作为青年人,一定要时刻准备好,不是所有发现和发明的机会都属于你,但是人生中可以属于你的机会和发现并不多,一定不要错过。

 

这一点的话,就是平常一定要打好基础,不然的话会后悔一辈子。真正的重大创新,机会也并不是很多,要不断地总结,错过一次,别错过第二次,就是要时刻准备!

 

科研创新 只有100分和0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基础科学领域的创新突破至关重要。对于如何推动我国基础科学领域的科研创新,张肇西院士分享了他的心得。

 

现在我们国家也很需要创新,方方面面都需要。我想做基础的工作更是这样,有的时候,不要看不上的一些小小的成果,也有小成果解决大问题的时候。还有,创新没有什么神秘,而且有些大的创新是后来才发现,当时也并不一定就能发现。

 

我的建议就是我们每个人首先要打好基础,创新不神秘。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们要追求创新。但是真正要做到创新的话,一个就是要把基础打牢靠。基础打好的话,在做科研创新的时候,做任何一步,只有100分和0分,没有中间的。

 

所以,你如果基础没打好,你只做到了99,就差那一分,也许就把创新失掉了。因为那一个错误,你就不是创新了。所以,我想强调要想创新的话,就先把基础打好。如果基础不好,追逐创新,最后是会闹笑话的。

 

 

走到山穷水尽疑无路 再勇敢迈出一步

 

五十年专注粒子物理的理论研究,让张肇西院士对基础科学领域的创新探索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要想在科学探索中有所发现,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还要有创新的勇气。

 

确实要勇于创新,走到山穷水尽疑无路,你就要再勇敢迈出一步。其实那一步也没什么,再伟大的人他也是要尝试,他的失败并不一定写进来,他最后成功留下来了。所以,要有创新的勇气,就是要敢于去做。我父亲讲过的话,“人家没说的,你第一个说;人家没看到的,你第一个看到;人家也看到的,你第一个指出来”。 

 

十六字家训 受益终生

 

年轻的时候,每当张肇西周末回家,父亲都会主动和他交流讨论一些科学问题,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年轻的张肇西领悟到很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潜移默化的指引,对张肇西的科研道路影响深远。

 

那时我们兄弟姐妹都在学校住校,若周末回家,父亲就主动和我们探讨科学问题,开展家庭学术讨论。父亲总是以提出或者向我讲解地质方面观测到的、能够关联到物理的问题作为我们讨论的开始。尽管父亲的工作领域是地质学,我的研究工作是理论物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能够深入地对问题展开畅所欲言的讨论。

 

十六字家训

我父亲提出16个字,他就是说要“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创新”。现在看的话,这些对我还是有很大的影响。

 

我想,一个人总要有追求,尤其是我们科学工作者保持追求还是非常重要的。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然后想清楚哪些事情对自己是非常有意义的。

 

最重要的品质我想就是科学态度,而且态度和创新有很大的关系,实事求是,不懂的就是不懂,不会的就是不会,不能糊弄、造假,那是绝对不允许的。

  

如今,耄耋之年的张肇西院士依然活跃在科研和科普的第一线。每天还坚持来到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办公室审阅稿件、撰写文章,希望继续为我国物理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贡献一份力量,推动我国理论物理研究不断取得创新突破。

 

 

IE6.0浏览器,1024X768分辨率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邮政编码:100190
京ICP备0500286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