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 - 3日,恰逢理论物理所成立40周年,中科院理论物理前沿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学术年会在理论物理所成功举办。实验室研究人员、国内理论物理学界同行、理论物理所所友、所内及周边研究所和高校的研究生约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报告在网上实现同步直播,吸引了外地学者和学生的广泛关注。 此次年会由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周海军研究员和副主任周宇峰研究员负责组织,围绕实验室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1)粒子物理与粒子天体物理及核物理;2)弦论、引力理论和宇宙学;3)统计物理与理论生物物理;4)凝聚态物理与量子物理,邀请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3位中青年科学家在年会上作邀请报告并展开讨论。邀请报告分为综述报告和专题报告两个单元。 首先,实验室主任蔡荣根院士向大家简要介绍了理论物理前沿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和最近一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理论物理前沿重点实验室依托于理论物理研究所,旨在联合全国理论物理学工作者,凝炼理论物理最基本的核心问题,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成为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同、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研究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学术交流平台”。 年会的7个综述报告分别由理论物理所的何颂副研究员、张潘副研究员和王颖丹研究员作了题为“源于几何的散射振幅”、“基于统计物理的机器学习新方法”和 “腔光力学”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朱宗宏教授作了题为“引力波与宇宙学”的报告,浙江大学冯波教授作了“散射振幅理论”的报告,北京大学朱世琳教授作了“强子谱学”的报告,中科院物理所厚美瑛研究员作了“颗粒体系麦克斯韦妖现象”的报告。综述报告中,有的回顾了中国理论物理学界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持续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产生的广泛影响,例如由徐湛、张达华、张礼等学者在1987年完成的被誉为“中国魔术”的旋量变量计算方案,由张肇西、张宗烨、邹冰松等学者完成的强子物理方面的理论引领性工作等;有的介绍了在理论物理所“开放所”模式积极推动下,中国学者在引力波物理数值计算研究方面取得的国际领先成果;还有的介绍了在理论物理传统和新兴交叉研究领域上取得的最新突破性研究成果,并对理论物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16个专题进展报告分别是: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毕效军研究员(暗物质与宇宙射线)、北京工业大学王雯宇教授(暗物质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刘晓辉教授(LHC 加速器物理)、华中科技大学龚云贵教授(引力波偏振态)、东北大学张鑫教授(引力波与宇宙学参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凌意研究员(量子纠缠和时空结构)、天津大学吴俊宝教授(超Chern-Simons理论)、吉林大学马永亮教授(稠密核物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郭奉坤副研究员(强子物理)、兰州大学罗洪刚教授(光与物质耦合物理)、中国人民大学张芃教授(冷原子物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熊持教授(量子涡旋与湍流)、厦门大学赵鸿教授(一维热化普适规律)、北京大学全海涛教授(量子热力学的路径积分表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柳飞教授(量子主方程)、复旦大学戚继教授(被子植物基因组多倍化)。 此次年会报告精彩、讨论热烈,极大地增进了中国理论物理学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也进一步激励大家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积累更深厚的学术底蕴,“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努力做出需要时间的积淀才能展现重要性的研究工作! 会议合影 何颂作报告 张潘作报告 朱宗宏作报告 冯波作报告 朱世琳作报告 厚美瑛作报告 王颖丹作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