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接力精神火炬 奋进新的长征——庆贺周光召同志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
发布时间:2019-07-11 来源:
图片由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提供
周光召 图片由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提供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是位传奇人物。在苏联留学时,28岁的他指出了苏联专家的错误,最先提出粒子螺旋度的相对论性;1960年他简明地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年纪轻轻便在国际物理学界赢得了声誉。但回国后,这位前途辉煌的青年物理学家却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当蘑菇云在罗布泊上升腾时,大家才发现,他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
今年是周光召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大师,还是战略科学家。他先后当选为美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这样评价周光召:“周光召是个绝顶聪明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对理论物理的看法既能从大处看、又能在小的地方想出新的办法来。”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评价:“光召兄和我相识已久,相交甚欢,光召兄有大才,是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几十年来,光召兄和我共建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搭建国际科学交流平台、基础科学研究基地,为祖国培养了诸多基础科学人才。”
本期科学周刊刊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周光召的学生、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院士的两篇文章,与读者一起走近这位科学大家。
值此芳菲竞妍的美好时节,欣逢中国科协原主席周光召同志90华诞以及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我谨代表中国科协,向光召同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祝福!
周光召同志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大师,为推动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功勋卓著,有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在苏联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间,光召同志就在粒子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成为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奠基人之一。60年代初归国工作后,光召同志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为我国物理学研究和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光召同志领导并参与了爆炸物理、辐射流体力学、高温高压物理、二维流体力学、中子物理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令我们深感骄傲和自豪,他是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光辉典范和杰出楷模。
周光召同志是我国科技工作的杰出领导,为推动国家科技管理倾注心血和智慧,推动科技界形成民主、团结、融洽、活泼的良好氛围。
光召同志高度重视我国基础研究,他领衔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的10多年间,始终以战略科学家的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敏锐审视世界科技发展态势,深邃洞察科技创新规律,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判断。本世纪之初,他反复强调基础研究不仅要面向科技前沿,更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他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学科交叉融合,加速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过程。在他的倡导下,我国先后启动了量子科学、纳米科学、蛋白质、干细胞和全球变化等6大科学计划,率先尝试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全链条、多学科研发部署,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他深入研究重大科学发现的历史,得出深刻启迪,强调物质条件在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科学工程的实现上,都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培育青年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和选择学术领军人才更为关键。这一判断为我国在新世纪加强科技人才工作、优化学术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撑。光召同志领导了中国科学院的改革,强调“把主要科技力量动员和组织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主战场上”,同时,保留一支精干的队伍进行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光召同志积极推动中科院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之间逐步建立了若干联合实验室,为根本改变科研机构与高校分离的落后科研体制展开了创造性的工作。光召同志提出“双驱动”的战略思想,即基础研究既要依赖于科学家在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方面的好奇心,还要基于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难题,而后者常常更为重要,这一见解为实现目标导向与自由探索相结合的科研组织模式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周光召同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重大科学计划牵涉面较广,需要组织不同学科、不同单位参加共同完成,组织成一个战斗的整体。要充分发挥973计划的导向作用,不断向科学家强调基础研究和国家需求的联系,鼓励他们针对社会和产业的重大需求,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光召同志还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设计与实施倾注了心血。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在设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初,他就多次强调,科技领域最大的问题,就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问题,并多次给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建议,得到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光召同志认为当年的“两弹一星”专项的组织模式是最成功的,应当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他建议新形势下应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把各方面的力量集聚起来、发挥出来,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建设。在他指导下,科技重大专项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完善组织机制,加强了军民融合与开放合作,推动各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在战略必争、国家急需的领域中,完成了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的目标。
光召同志关于科技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的深邃见解和睿智判断不胜枚举,这些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不仅为我国基础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也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体制的改革和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
在实施中长期科技规划、启动科技重大专项之初,我因工作关系多次上门请教,光召同志有求必应,诲人不倦,令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周光召同志是当代中国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推动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学术交流格局,使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光召同志连续两届出任中国科协主席,他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科协发展大局,直接领导创立了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制度,精心指导打造青年学术年会、青年科学家论坛等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交流品牌,通过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等奖项拔擢才俊、奖掖后学,举荐表彰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推动制定实施了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设立了“全国科普日”,身体力行地甘当科普工作的“领路人”和“开拓者”。光召同志对科技工作者怀有深厚的感情,多次强调,科技工作者是科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紧密联系、充分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是科协的力量源泉和最大优势,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是科协工作的生命线。只有科技工作者真正把科协看成是自己的家,心中有了科协的位置,科协才能在社会上有牢固的地位。一再强调科协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积极推动解决科技工作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光召同志的领导下,中国科协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知识分子政策,通过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积极反映科技工作者的诉求,大力宣传、表彰和举荐优秀科技人才,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这个过程中,光召同志既是我们的领导,又是我们的朋友,既帮助我们在思想上工作上不断成长进步,又积极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科协的干部职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深受科协广大干部职工的敬重和爱戴。
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有人称赞他为此作出的重要贡献,光召同志回答:“科学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制造原子弹,好比写一篇惊心动魄的文章。这文章,是工人、解放军战士、工程和科学技术人员不下十万人谱写出来的!我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光召同志的崇高品德和人格魅力,以及在长期科技创新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宛如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照亮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奋斗、创新建功的时代征程。
使命凝众志,宏图启新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的时代画卷将展开山河新貌。以光召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开创的科学事业如今枝繁叶茂、生生不息,新一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在向科技强国进军的征程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今天,我们学习周光召同志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就是要接力精神火炬、奋进新的长征,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勇于改革、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强大精神动力,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万钢,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
引用:《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1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