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祝贺LHCb中国组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被评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理论物理所科研人员的理论研究成果对该实验的发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2-28 【字体:      

  227日下午,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和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正式发布科技部组织的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评选结果,以高原宁教授领军的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LHCb中的中国实验组,利用大型探测器LHCb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被评为2017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第三位。 

  高原宁教授所领军的欧洲核子中心的LHCb实验组的中国组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的15位专家组成,于2017年首次观测到了双粲重子。该粒子由两个粲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允许存在的,质量近于4个质子(质量为3621MeV),在双重味重子中质量最小的,寿命约为330fs,带有两个单位电荷的双重味重子。 

  双重味重子是两个重味夸克(可以是c/b;但因质量过大,寿命太短,一旦产生立即衰变,不包括重夸克t)和一个轻味夸克(可以是uds)组成的重子。双重味重子在研究夸克的三体束缚系统,理解量子色动力学强作用和夸克模型等方面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非常需要进行认真研究的对象,因此理论物理学家对它们有特别的兴趣。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张肇西院士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即开展了对双重味介子和双重味重子方面的研究,并在相应领域的理论研究上一直走在国际领先的行列中。他们的理论工作曾经指导了实验发现Bc介子,这次他们的理论研究为LHCb中国实验组首次观测到双粲重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张肇西院士与吴兴刚教授等近年来基于理论研究成果,为实验撰写的模拟在强子对撞中产生双重味重子的蒙特卡洛产生子程序,可以高效准确地模拟双重味重子的产生。该程序被LHCb中国实验组用于结合探测器模拟真实的事例产生,从而确定实验如何去扣除本底,如何从实际获取的数据中判选出双粲重子的产生信号等,成为LHCb中国实验组的得力工具,确保了成功地观测到双粲重子LHCb实验组在他们正式发表的论文中,不仅引用了张肇西等的有关论文,还专门对我所和国内的理论物理学家做出了真诚的致谢。整个LHCb国际合作组的发言人Giovanni Passaleva教授在评价LHCb中国实验组的贡献时说:“中国科学家对该粒子的发现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这是他们在实验上长期不懈努力的成果。中国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提供了重要帮助,他们的关键建议引导该分析在正确的方向上取得了突破。”不仅高度评价了LHCb的中国实验组,而且对我国理论物理学家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目前LHCb的中国实验组发现的双粲重子是实验观测到的第一个双重味重子,为后续观测到更多理论预言的双重味重子开启了大门。现在,包括我所的科研人员在内,世界上的理论物理学家们正在期待着更多的双粲重子性质的新实验观测,和除双粲重子,有更多的双重味重子被实验发现。 

  最后,让我们衷心祝贺LHCb中国实验组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被评选为2017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预祝他们在实验观测双重味重子方面已经取得的优势上,在未来的双重味重子方面的实验研究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新成绩。 

    

附件下载: